新聞資訊
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
醫博會上新亮點:醫學救援裝備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6-23 18:07
- 訪問量:
【概要描述】曾被視為醫療器械中的“小眾”產品,如今已成為大大小小醫療器械博覽會上的新亮點——它們就是“醫學救援裝備”。中國醫學救援協會裝備分會秘書長劉圣軍日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2016中國醫學救援創新裝備學術研討會”上談到:“國內外對醫學救援裝備關鍵技術研發、救援能力建設的投入都在逐年增長,推進了醫學救援裝備產業的蓬勃發展。據估算,我國應急裝備專用產品和服務產值可達近萬億元,極具發展前景?!? ? 已經起步 “我國是世界上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飽受各類突發事件的嚴重威脅。近年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對醫學救援裝備建設和產業化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投入逐年加大,使我國醫學救援裝備取得了長足進展?!敝袊t學救援協會裝備分會會長王運斗表示。 據劉圣軍介紹,“十一五”以來,各種災難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占到每年GDP的6%左右。針對這種情況,尤其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國持續加大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已成立37支國家級應急隊伍,今年啟動了陸??樟Ⅲw化醫學救援網絡建設,并且正在規劃建立國家救援基地。 解放軍第255醫院原副院長鄭曉東指出:“隨著國力的增強,我國醫學救援裝備逐漸發展,現在既有陸地上的衛生列車、海上的醫院船,也有天上的醫學救援專用飛機,此外,還有帳篷醫院、醫療方艙、便攜式醫用背囊等多種救援裝備?!? 記者了解到,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的抗震救災行動中,解放軍第255醫院攜帶醫療方艙參與救援。該醫療方艙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救援裝備,具備檢傷分類、急救手術、供應洗消等功能,被災區人民稱為“生命方舟”。 ? 科學規劃 據了解,發達國家醫學救援裝備產業已經相當成熟。2000年,美國用于應急救援的投入在30億美元左右,而2013年驟增到600億美元,相當于14年間增長了19倍,由此可見醫學救援裝備的市場增長力。相比發達國家,我國醫學救援裝備產業剛剛起步,產品良莠不齊,有的產品非常精良,有的產品卻粗制濫造。 劉圣軍指出,醫學救援裝備關鍵技術發展頂層設計的不足已經凸顯?!皩磲t學救援裝備朝哪些方向發展,應急救援信息平臺需要具備什么技術和功能,現場急救‘白金10分鐘’、‘黃金1小時’需要哪些關鍵技術裝備?這些問題都需要有明確的答案?!? “另外,產學研結合最后一公里‘腸梗阻’的問題也很明顯?!眲⑹ボ娊又赋?,有些科研院所、高校研發出很好的院前急救技術裝備,卻不知道怎么進行成果轉化;有些企業研制出醫學救援裝備,卻不清楚在什么領域推廣更好。與發達國家的醫學救援裝備產業相比,我國需要加強軍隊、地方醫學救援裝備技術領域的聯合創新。 與會專家建議,當前應該以加快醫學救援裝備發展和產學研一體化為目標,以醫學救援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和國際化為原則,加強我國醫學救援裝備體系建設。首先是完善頂層設計,明確關鍵技術和裝備標準;其次是構建平臺,推進課題申報、標準制定、技術轉化;第三是培訓公眾,提升人們的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 ? 多元需求 我國災害頻發,參與救援的一線隊伍對醫學救援裝備有什么需求呢? 在2015年“8·12天津港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的救援行動中,解放軍第272醫院于8月13日凌晨01:30分接到上級命令,連續開展了18天的救援,共接診1400多人,開展手術28例。 該醫院院長謝明對醫學救援裝備有著深刻的體會和思考?!霸诔鞘袨暮︶t學救援中,現場情況往往十分復雜,誰能第一時間在建筑物內找到傷員,就能給傷員最快的救治。這就要求醫學救援裝備滿足‘時效性’要求。另外,救援信息平臺對傷員流、物資流的數據共享必須完善,否則就會影響醫學救援的效率。因此,基于無線網絡的高效信息平臺,能夠為救援工作提供‘倍增器’?!? 鄭曉東針對醫學救援裝備的維護問題指出:“很多裝備在抗洪搶險等惡劣條件下的故障率很高。但是,醫學救援裝備的生產廠家和品牌較多,存在維修程序繁瑣、配套零部件通用性低等問題?!彼€指出,“醫學救援裝備的集裝化、模塊化非常重要。以前沒有重視集裝化、模塊化時,救援隊要攜帶大量物資,無法計算出運力”。 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裝備研究所研究員伍瑞昌表示,不同災害、不同受災程度采用的醫學救援裝備不同,而醫學救援裝備實現模塊化后,救援隊伍可根據救援任務進行任意組合。另外,當災害發生時,當地交通往往受到嚴重破壞,加之各種救援車輛都要前往災區,很可能造成道路擁擠。因此,現在國際救援往往采用空運方式。這也要求醫學救援裝備必須高度集成化、小型化、便攜化,以便裝卸和運輸,進而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災區。
醫博會上新亮點:醫學救援裝備
【概要描述】曾被視為醫療器械中的“小眾”產品,如今已成為大大小小醫療器械博覽會上的新亮點——它們就是“醫學救援裝備”。中國醫學救援協會裝備分會秘書長劉圣軍日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2016中國醫學救援創新裝備學術研討會”上談到:“國內外對醫學救援裝備關鍵技術研發、救援能力建設的投入都在逐年增長,推進了醫學救援裝備產業的蓬勃發展。據估算,我國應急裝備專用產品和服務產值可達近萬億元,極具發展前景?!?br/>
?
已經起步
“我國是世界上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飽受各類突發事件的嚴重威脅。近年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對醫學救援裝備建設和產業化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投入逐年加大,使我國醫學救援裝備取得了長足進展?!敝袊t學救援協會裝備分會會長王運斗表示。
據劉圣軍介紹,“十一五”以來,各種災難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占到每年GDP的6%左右。針對這種情況,尤其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國持續加大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已成立37支國家級應急隊伍,今年啟動了陸??樟Ⅲw化醫學救援網絡建設,并且正在規劃建立國家救援基地。
解放軍第255醫院原副院長鄭曉東指出:“隨著國力的增強,我國醫學救援裝備逐漸發展,現在既有陸地上的衛生列車、海上的醫院船,也有天上的醫學救援專用飛機,此外,還有帳篷醫院、醫療方艙、便攜式醫用背囊等多種救援裝備?!?br/>
記者了解到,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的抗震救災行動中,解放軍第255醫院攜帶醫療方艙參與救援。該醫療方艙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救援裝備,具備檢傷分類、急救手術、供應洗消等功能,被災區人民稱為“生命方舟”。
?
科學規劃
據了解,發達國家醫學救援裝備產業已經相當成熟。2000年,美國用于應急救援的投入在30億美元左右,而2013年驟增到600億美元,相當于14年間增長了19倍,由此可見醫學救援裝備的市場增長力。相比發達國家,我國醫學救援裝備產業剛剛起步,產品良莠不齊,有的產品非常精良,有的產品卻粗制濫造。
劉圣軍指出,醫學救援裝備關鍵技術發展頂層設計的不足已經凸顯?!皩磲t學救援裝備朝哪些方向發展,應急救援信息平臺需要具備什么技術和功能,現場急救‘白金10分鐘’、‘黃金1小時’需要哪些關鍵技術裝備?這些問題都需要有明確的答案?!?br/>
“另外,產學研結合最后一公里‘腸梗阻’的問題也很明顯?!眲⑹ボ娊又赋?,有些科研院所、高校研發出很好的院前急救技術裝備,卻不知道怎么進行成果轉化;有些企業研制出醫學救援裝備,卻不清楚在什么領域推廣更好。與發達國家的醫學救援裝備產業相比,我國需要加強軍隊、地方醫學救援裝備技術領域的聯合創新。
與會專家建議,當前應該以加快醫學救援裝備發展和產學研一體化為目標,以醫學救援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和國際化為原則,加強我國醫學救援裝備體系建設。首先是完善頂層設計,明確關鍵技術和裝備標準;其次是構建平臺,推進課題申報、標準制定、技術轉化;第三是培訓公眾,提升人們的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
?
多元需求
我國災害頻發,參與救援的一線隊伍對醫學救援裝備有什么需求呢?
在2015年“8·12天津港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的救援行動中,解放軍第272醫院于8月13日凌晨01:30分接到上級命令,連續開展了18天的救援,共接診1400多人,開展手術28例。
該醫院院長謝明對醫學救援裝備有著深刻的體會和思考?!霸诔鞘袨暮︶t學救援中,現場情況往往十分復雜,誰能第一時間在建筑物內找到傷員,就能給傷員最快的救治。這就要求醫學救援裝備滿足‘時效性’要求。另外,救援信息平臺對傷員流、物資流的數據共享必須完善,否則就會影響醫學救援的效率。因此,基于無線網絡的高效信息平臺,能夠為救援工作提供‘倍增器’?!?br/>
鄭曉東針對醫學救援裝備的維護問題指出:“很多裝備在抗洪搶險等惡劣條件下的故障率很高。但是,醫學救援裝備的生產廠家和品牌較多,存在維修程序繁瑣、配套零部件通用性低等問題?!彼€指出,“醫學救援裝備的集裝化、模塊化非常重要。以前沒有重視集裝化、模塊化時,救援隊要攜帶大量物資,無法計算出運力”。
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裝備研究所研究員伍瑞昌表示,不同災害、不同受災程度采用的醫學救援裝備不同,而醫學救援裝備實現模塊化后,救援隊伍可根據救援任務進行任意組合。另外,當災害發生時,當地交通往往受到嚴重破壞,加之各種救援車輛都要前往災區,很可能造成道路擁擠。因此,現在國際救援往往采用空運方式。這也要求醫學救援裝備必須高度集成化、小型化、便攜化,以便裝卸和運輸,進而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災區。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6-23 18:07
- 訪問量:
曾被視為醫療器械中的“小眾”產品,如今已成為大大小小醫療器械博覽會上的新亮點——它們就是“醫學救援裝備”。中國醫學救援協會裝備分會秘書長劉圣軍日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2016中國醫學救援創新裝備學術研討會”上談到:“國內外對醫學救援裝備關鍵技術研發、救援能力建設的投入都在逐年增長,推進了醫學救援裝備產業的蓬勃發展。據估算,我國應急裝備專用產品和服務產值可達近萬億元,極具發展前景。”
已經起步
“我國是世界上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飽受各類突發事件的嚴重威脅。近年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對醫學救援裝備建設和產業化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投入逐年加大,使我國醫學救援裝備取得了長足進展。”中國醫學救援協會裝備分會會長王運斗表示。
據劉圣軍介紹,“十一五”以來,各種災難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占到每年GDP的6%左右。針對這種情況,尤其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國持續加大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已成立37支國家級應急隊伍,今年啟動了陸??樟Ⅲw化醫學救援網絡建設,并且正在規劃建立國家救援基地。
解放軍第255醫院原副院長鄭曉東指出:“隨著國力的增強,我國醫學救援裝備逐漸發展,現在既有陸地上的衛生列車、海上的醫院船,也有天上的醫學救援專用飛機,此外,還有帳篷醫院、醫療方艙、便攜式醫用背囊等多種救援裝備。”
記者了解到,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的抗震救災行動中,解放軍第255醫院攜帶醫療方艙參與救援。該醫療方艙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救援裝備,具備檢傷分類、急救手術、供應洗消等功能,被災區人民稱為“生命方舟”。
科學規劃
據了解,發達國家醫學救援裝備產業已經相當成熟。2000年,美國用于應急救援的投入在30億美元左右,而2013年驟增到600億美元,相當于14年間增長了19倍,由此可見醫學救援裝備的市場增長力。相比發達國家,我國醫學救援裝備產業剛剛起步,產品良莠不齊,有的產品非常精良,有的產品卻粗制濫造。
劉圣軍指出,醫學救援裝備關鍵技術發展頂層設計的不足已經凸顯。“將來醫學救援裝備朝哪些方向發展,應急救援信息平臺需要具備什么技術和功能,現場急救‘白金10分鐘’、‘黃金1小時’需要哪些關鍵技術裝備?這些問題都需要有明確的答案。”
“另外,產學研結合最后一公里‘腸梗阻’的問題也很明顯。”劉圣軍接著指出,有些科研院所、高校研發出很好的院前急救技術裝備,卻不知道怎么進行成果轉化;有些企業研制出醫學救援裝備,卻不清楚在什么領域推廣更好。與發達國家的醫學救援裝備產業相比,我國需要加強軍隊、地方醫學救援裝備技術領域的聯合創新。
與會專家建議,當前應該以加快醫學救援裝備發展和產學研一體化為目標,以醫學救援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和國際化為原則,加強我國醫學救援裝備體系建設。首先是完善頂層設計,明確關鍵技術和裝備標準;其次是構建平臺,推進課題申報、標準制定、技術轉化;第三是培訓公眾,提升人們的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
多元需求
我國災害頻發,參與救援的一線隊伍對醫學救援裝備有什么需求呢?
在2015年“8·12天津港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的救援行動中,解放軍第272醫院于8月13日凌晨01:30分接到上級命令,連續開展了18天的救援,共接診1400多人,開展手術28例。
該醫院院長謝明對醫學救援裝備有著深刻的體會和思考。“在城市災害醫學救援中,現場情況往往十分復雜,誰能第一時間在建筑物內找到傷員,就能給傷員最快的救治。這就要求醫學救援裝備滿足‘時效性’要求。另外,救援信息平臺對傷員流、物資流的數據共享必須完善,否則就會影響醫學救援的效率。因此,基于無線網絡的高效信息平臺,能夠為救援工作提供‘倍增器’。”
鄭曉東針對醫學救援裝備的維護問題指出:“很多裝備在抗洪搶險等惡劣條件下的故障率很高。但是,醫學救援裝備的生產廠家和品牌較多,存在維修程序繁瑣、配套零部件通用性低等問題。”他還指出,“醫學救援裝備的集裝化、模塊化非常重要。以前沒有重視集裝化、模塊化時,救援隊要攜帶大量物資,無法計算出運力”。
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裝備研究所研究員伍瑞昌表示,不同災害、不同受災程度采用的醫學救援裝備不同,而醫學救援裝備實現模塊化后,救援隊伍可根據救援任務進行任意組合。另外,當災害發生時,當地交通往往受到嚴重破壞,加之各種救援車輛都要前往災區,很可能造成道路擁擠。因此,現在國際救援往往采用空運方式。這也要求醫學救援裝備必須高度集成化、小型化、便攜化,以便裝卸和運輸,進而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災區。

地址: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玉成七組
聯系人:陸經理
手機:13905277235
電話:0514-87268278
傳真:0514-87261944
郵箱:yzhuiya@126.com
掃一掃手機端

CopyRight ? 2020 揚州美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rserved 蘇ICP備13058936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揚州